还记得老公送女儿第一次去幼儿园,回来后,他一脸大写的骄傲与自豪:
「别的小朋友都哭得昏天黑地,只有咱家女儿,一滴眼泪都没掉,乖乖地跟老师上楼了。」
午休时,老师也发来微信,夸赞女儿乖巧懂事,不止一声没哭,还是全班最快睡着的。
下午接她回家,她紧紧搂着我的脖子,小声问道,「妈妈,你以前在幼儿园的时候也不哭吗?」
「不是的,妈妈记得那时候哭过呢。」
「可是老师说不许哭,要听话,我就不敢哭了。」太原武术
原来,她也想哭,她也想闹,可是想到「要听话」,所以当其他小朋友嚎啕大哭时,即使再想家,她也统统忍住了。
原来,迅速习惯了陌生环境的女儿,并不是因为适应力超群,也不是因为独立坚强,只是听话的缘故。太原武术
在本该肆意哭泣、任意撒娇的年龄,却硬是因为要听话,戒掉了情绪,忍住了悲伤。第一次觉得,一个听话的孩子,会让人心疼。
1
那些听话的孩子,心里有多苦?
郑爽在综艺《我们长大了》中感叹,自己从小最羡慕的,就是那些敢大声哭的孩子。
因为每次哭,妈妈都告诉她,大声哭很招人烦。郑爽苦笑着说,自己非常懂事听话,于是,想到不能影响到其他人,哭的时候永远都是憋着的。
听话的孩子,连哭的自由都没有。
郑爽回忆说,上学时同学都说她太瘦了。她其实不在意身材,但为了融入大家,即便大米饭吃到撑,也不肯停嘴,一心努力增肥。
有人说,「每次看到郑爽,我只有心疼,她谦让所有人,却唯独忘了自己。」
「她和妈妈的相处模式,让我看到了小时候那个听话的自己。」
「永远不会说不,永远不会反抗,永远不敢发脾气。」
天真烂漫的孩子,从听话的那一刻开始,就永远地失去了自己。
为什么父母们热衷于让孩子听话?
因为在父母看来,让孩子听话,是最有效、最低成本的教育方式。
免去了教育的麻烦,省去了引导的繁琐,只用一个高高在上的指令,就可以省时省力地让孩子服从。
听话的孩子,在父母面前,最省心。可在所有人看不到的背后,最痛苦。
弗洛伊德说,每一个不健康人格的人,都曾在童年受过心理创伤。
听话的孩子也是一样。他有多听话,心里就有多少苦。
2
流浪大师沈巍,因为饱读诗书而风靡全网。
要知道,曾经他也是别人家的孩子。热爱历史和美术的他,却因为父亲的严格管教,而放弃了最爱的专业,学习了审计专业。
这次的听话,成了沈巍永远的痛。
长大后,对专业没兴趣,工作不合意,他选择离开了那个家和强势的父母,开始四处流浪。
也许,他不想面对的是,要他听话,处处为他考虑的父母;
也许,他憎恨的是,那个听话乖巧,不肯争取自由的自己。
从他选择听话的那一刻起,他就舍弃了自己的幸福。
「如果不是爸爸的要求,我可能会选择其他专业,也不会是现在的样子。」
听话的孩子心里有多痛?只有他自己知道。
宁可流浪街头,卑微乞讨,宁可风餐露宿,捡垃圾讨饭,也不愿意回到那个曾经温暖的家。
虽然现在已经名声大振,可他丢失的人生,失去的珍贵时光,却再也无法找回了。
武志红说,听话,是一场代代相传的骗局。
为人父母最难意识到的问题就是,亲子关系的本质,不是控制和绑架,而是对话和协作。
处处要为孩子好,事事要孩子听话的父母,却始终没有意识到,失去尊重的「听话」,只会将教育变成一场伤害孩子的残酷游戏。
而受伤的孩子,即便付出一生,也无法修复内心的痛。
3
让孩子听话的父母千篇一律,鼓励孩子做自己的父母万里挑一。
比起教育孩子听话,父母学会更好地控制情绪,倾听孩子心声,才是更紧要的课题。
孩子不听话时,要学会冷静。
「你不许再往衣服上泼水了!」
「不!我就要泼!」
朋友家一向懂事的儿子,有一次非要在家里玩水枪,瞄准晾衣架上的一排衣服,一边挨个呲水,一边得意地哈哈大笑。
朋友气得头顶冒烟,冲了过去,高高举起的手臂刚要落下,还是忍住了。
睡觉前,儿子突然问,「妈妈,你好点了吗?」
「怎么呢?」
「你以前告诉我,细菌很怕盐,我就在水枪里装了点盐,把衣服上的细菌都打跑啊。这样你的病就能快点好了……」
听到这里,朋友瞬间泪目,只是一个小感冒,孩子竟然放在了心上,还用自己的办法来帮她。
她暗自庆幸,幸亏当时保持了冷静,没有让巴掌落下来。否则,孩子该有多委屈。
不听话就像一把双刃剑。
冲动的家长,只能看到孩子叛逆、捣乱的恶意;
而睿智的家长知道,这是走进孩子内心,增进对他了解的机会。
多给孩子选项,少替孩子做主。
90后男孩林卓宇,12岁出书,15岁成为湖南作协最年轻成员,获得200多个文学奖项。
而讲到儿子的成功,林卓宇妈妈说,自己从不以听话为名,要求儿子服从和遵守,反而支持儿子阅读、旅行、养花种草。孩子的爱好有多少种,父母的支持就有多宽泛。
《孩子,把你的手给我》一书中说,父母应该制造一些场景,让孩子自己做决定。
这样会传达给孩子一个信息,我们给你提供了许多选项,而你要对自己的事物负起责任。
「把这面包吃了,听话。」
「你想吃烤面包,还是常温面包?」
「把你的屋子收拾了,快点。」
「你想先户外活动,还是先做家务?」
当你对孩子说的话,从祈使句变成了选择疑问句时,孩子就会在宽松和支持的氛围中,感受到父母的尊重;
会在选择中,更忠于自己的内心,对自己更加负责,也会更好地接管自己的生活。
给孩子试错的机会
有这样一个故事,讲的是一位有着经验丰富航海经验的老人,在儿子出海前,无数次教给他,在海上如何成功航行的经验。
可不幸的是,第一次出海,儿子就死于暴风雨。
得知儿子死讯的老人,痛哭不已。
旁人问他,你一直教给他成功的经验,是否给了他尝试错误的机会?
老人摇了摇头,流下了悔恨的泪水。
即便孩子可能要走那条绕远的路,你是选择指手画脚,还是闭口不言?
要知道,试错带来的经验,远比父母的唠叨更有效。
允许孩子试错,而不是替他规避错误,才是对孩子最大的负责与信任。
孩子不听话,是教育的失败吗?
恰恰相反,这是一种成功。
教育的终点,从来不是让孩子听话,而是让孩子在尝试和选择中,获得感知幸福的能力。
就像亲子专家王人平说的那样,「孩子,无论我多么爱你,你人生之旅注定要自己走。我会和你聊聊我的人生经历,但不会要你听话,更不会去规划你的人生。」
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人生剧本,而不是成为父母的续集。太原武术